拱橋左為"疊亭"右為"敬字亭" |
板橋林家花園,久聞盛名,多年來卻無緣親炙。今年九月十六日初探,欣悅裡帶著些許苦澀。
苦澀源於參訪古蹟難免的思古幽情與滄桑感,也因園內某些建物正進行修復工程而大區塊圍隔,如:來青閣、開軒一笑、橫虹臥月、香玉簃、觀稼樓等,只能在標示了「工區危險,遊客止步」的格網外圍遠觀個概況,錯失攬勝細賞的良機,萬般無奈而徒呼負負。
這日囿於旅遊時間短促,未規劃林本源園邸內「三落大厝」的預約導覽,僅以「林家花園」為自由遊逛目標。
還未入園門,就喜見那突出圍牆如水墨畫的假山一隅,正吞吐著陣陣迷濛的水霧,營造出清涼且仙氣的氛圍,吸引遊人步入一條長長甬道,兩側有成排茂綠植栽和高達數米的圍牆,右牆露出三落大厝的燕尾翹脊紅瓦紅磚屋頂一角,左牆有造型奇特的數座涼亭與高聳濃蔭的數棵大樹參差探頭,令人躍躍欲「視」箇中奧秘。
穿越一個白面鑲頂的精緻圓拱洞門,向左拾級數階,遇一小拱門,由咾咕石堆粘砌成,框景頗富清雅趣味。若由此進,原可暢覽富麗堂皇的觀稼樓,可惜目前整修中,只能窺見微露於鷹架外的頂樓,揣摩雕樓畫棟的原本風貌,令人興嘆不已;或再穿越重重洞門,可漫賞榕蔭大池、定靜堂、月波水榭等。若跨過圓拱洞門不左彎而持續向前直行,可經過五瓣梅花造型的孔雀亭,遺憾如今已鳥去亭空。再前行,又拾級數階,便抵一方亭。亭內十數個形體各異的「柱礎」,是當年拆毀五落大厝(在三落大厝屋後)改建大廈的遺留,如今權充遊客歇腳的石椅。
這日在方亭小坐野餐後,正式開啟了「步移景易」「別有洞天」的探訪。
林家花園占地六千多坪,每一主要建物由院牆、洞門、漏窗、植栽、假山、水池、遊廊等,與其他建物區隔、互通或對望,形成一個個包廂式園林建築,各自有獨立特出的風格,且肩負迥異的生活功能,如:藏書於汲古書屋、宴客於定靜堂、賞景於觀稼樓等,彼此又相互融合成一優美廣大的遊憩空間,並善用框景對景等建築藝術,令人賞玩其間,能領略多方逸趣,聯想翩躚而忘機卻憂。
我最愛榕蔭大池周邊諸多造型互異的小亭,有三角亭、疊亭(兩亭上下相連互疊)、八角亭、斜亭(或稱歪亭,可依觀賞角度變化形狀)等,在濃蔭蔽天裡交錯出優雅閒逸的光影,倒映在大池的綠波中,更添一分綽約美感。據史料舊照,這池曾有林家邀友撐船嬉遊其間呢!
而今林家花園遊客如織。當天即見一對印尼新人處處取景拍婚紗照;還有一女子刻意裝扮成動漫人物,請專業攝影師指導擺拍出冷酷姿態;更有一雙妙齡美女相約租借古裝服飾到此一遊留影……這些偶遇,令人頓生時空混亂的迷惘,彷彿置身於「穿越劇」中。
非常期待林家花園整修後的再訪!
"斜亭" |
"斜亭"另一角度 |
"斜亭"的格子窗與美人靠 |
"斜亭"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