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行焉
百物生焉
而
人生若夢
富貴如浮雲
唯
德慧術智之堪流芳
故
易云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己卯冬月
觀台北故宮兩漢文物展有感
逸璞近日整理舊畫冊,翻出畫名「富貴浮雲」的圖檔,瞬間落入時光隧道的黑洞……
民國八十四年春,逸璞因緣際會參加了「台灣地區地方考古人才培訓班(第二期)」,到花東田野調查數日,還實際參與丸山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從此對歷史文物產生日益濃厚的探索興趣。
88年9月,台北故宮舉辦漢代文物大展,其中最吸引逸璞目光的是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棺槨、帛畫、女濕屍、隨葬器物,雖然距今已兩千多年,且有些展物礙於規定只能用複製品,但內心所受震撼度絲毫不減。懷想著墓主生前的富貴、羽化的哀榮與現今的出土,真不知該喜還是該悲!
看展歸來,將感觸繪成一圖,即「富貴浮雲」(158*69cm)。後來僥倖入選89年度宜蘭美展。
此圖繪製頗花時間心力。先在全開宣紙上部,用墨水製造浮水印的雲霧效果,上清淡、下濃暗,清淡為天穹,濃暗為大地。紙幅中間以馬王堆一號墓的T形帛畫為藍圖,彩繪內容略予簡化與變更,但在下筆前也作了些考古功課,盡量保留「招魂升天」的原主題,表達「天界、人間、地府」三層次,融合「神話、現實、想像」於一體,並勉力呈現絲帛懸空透光的質感與歲月流逝後的斑駁殘敗。
帛畫的後方再畫四棵姿態各異的樹,以枝葉的變化暗喻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
近帛畫的尾端,露出黑地雲紋彩繪棺的四角,棺前陳列銅鏡、木梳與鈁、鼎、鐎壺等隨葬器物。
帛畫下方,再加畫一組奏樂木俑,為畫面增添一些動態與音感、神秘與玄奇。此時,將紙幅下部揉皺,以樹根最高點為界,運筆略擦凸起處,呈顯地下陰沉濁重的氛圍。
圖成,已難計過了幾晝夜,雖不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卻也真是絞盡腦汁、傾盡所能,有些自虐,然而,不如此不足以澆當時心中塊壘。因此擱筆自審之際,頗有釋下重負的舒暢坦蕩感。
如今回顧,忽忽二十載已過,不禁慨歎︰時間都去哪兒了?當年曾以「自強不息」自勉,卻還是蹉跎了歲月呀!
![]() |
中懸T形帛畫 四木枝葉互異喻四時運行不已 |
![]() |
春夏 |
![]() |
秋冬 |
![]() |
天界 右太陽中有金烏 左初月上有蟾蜍玉兔 燭龍神(天帝)居中 下有二司閽守天門 |
人間 居中高大者為墓主 左有二跪迎者 右有三隨侍者 下有祭祀者 呈顯招魂升天主題 |
地府 鯀(地神)居中 雙手撐托大地 雙腳踩二鰲 腰間纏一長蛇 |
![]() |
黑地雲紋彩繪棺 銅鏡木梳 |
![]() |
鈁(左)鼎(右上)鐎壺(右下) |
![]() |
奏樂木俑一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