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閒來遨遊網海,常遇驚奇,也多有生活技藝上的收穫,比如:某日搜尋烘焙食譜,逛至Joy Wu的部落格,瀏覽了米麵包【伊麗莎白.大衛的經典餐桌P.354,看到米飯可以揉入麵粉做成麵包,頗覺新奇,而「無糖無油」這幾字更令我心動不已。
 
 
    烘焙是門大學問,更需身體力行才有「出師」的可能。我生性疏懶,做事又喜不按牌理,即便有名廚食譜在側也是枉然。閒暇偶爾搜尋食譜,也只是用視覺搭配想像力,填補一下口腹之慾的不滿足罷了。但這「米麵包」,備料及操作流程都極輕簡,真心躍躍欲試呀!那揉捏麵團的手感,彷彿幼時玩泥巴的軟黏趣味呢。或許童年常被制止玩泥巴,老來產生補償心理吧,時不時就想揉捏麵團玩烘焙。
 
 
    從備料到動手做,竟隔了月餘。若不是國慶日清晨一場大雨,阻斷了「全家散步去吃早餐」的原訂計畫,恐怕這「米麵包」還得在我腦海中繼續翻攪數日甚至數月。提起勁仔細閱覽製作「米麵包」的網頁,才發現其中缺了各項材料的數量比例。一邊暗地嘲笑自己神經大條漫不經心,一邊技癢難耐似多頭馬車般狂亂操作起來
 
 
      先是乖乖按照網頁步驟:(一)用溫水溶解酵母(二)把鹽放進量杯,加入150ml熱水溶化鹽,再加入150ml冷水拌匀(酵母水+鹽水共300ml)。接著就自由心證胡亂玩耍起來(因為網頁沒標示麵粉與米飯的數量比例)。我先將昨日剩飯兩碗,加入過篩高筋麵粉600ml、酵母水、鹽水憑藉幼時見習爸媽做麵食的經驗與自己往昔偶爾揉捏麵團的手感,麵粉多次增量,搓揉至軟Q輕盈略不沾手(喔,很難不沾手,大概是加了米飯的緣故,麵團黏TT,像糯米做的年糕似的),靜置兩小時仍發酵不完全(不知何故?是天氣濕涼;還是酵母粉不足——我只用兩中匙;還是高筋用完了又加400ml中筋去攪和?)只好又加16g泡打粉,期待烘烤後有鬆軟的內裡。
 
 
    網頁上教作的是吐司,家中沒有吐司模具,窮則變,不做吐司做麵包吧。左手略塗椰子油,右手抓一小球麵團,雙手夾揉,這回倒是很容易脫手,搓成橢圓形,再用筷子壓出條紋(為求麵包造型美觀,也為烘烤能受熱均勻)
 
 
    擔心表皮烤太焦,又顧慮內裡不夠熟,只好盯著烤箱與時鐘(烤箱的計時器有時會故障不肯停),寸步不離。後來記錄每盤烘烤時間是23015分鐘 + 20020分鐘 +(翻面)1505分鐘,所有麵團分兩次烤,共得12塊拳頭大的麵包。
 
 
    過程如搭乘雲霄飛車,令人揪心不安。成果咧,未免太神奇,外酥脆內鬆軟,家人搶食還嫌量少。接著是趣味問答,我請大家猜猜這麵包的材料為何,老公說:「當然有麵粉啦,嗯,還有奶油……」我打斷他:「不對,無糖無油!」兒子囁嚅著:「可是我怎麼吃起來覺得有甜味?」小女兒說:「好像有甚麼香草味。」大女兒說:「有起士!」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說:「麵粉裡加了米飯啦,還有一小匙鹽。」家人都瞠目結舌不敢置信。這,就是逸璞家今年慶祝國慶的行情,我實驗出來了神奇「米麵包」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米麵包
    全站熱搜

    逸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