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曾是流行轟動的熱門話題。在學校,老師竭盡所能,輔助學生認清自己的性向、興趣,為的就是引導學生作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甚至有人認為:良好的生涯規畫,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然而,某次參加學校輔導室舉辦的研習,演講者劈頭第一句竟是:「生涯不可規劃!
 
  
  他列舉了諸多理由及事例,諸如: 個人的志趣,會隨時空轉換而自然地改變;也可能某次偶然的特殊機緣,使人生方向與先前規劃的大不相同;更何況世事無常,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環境逼迫下,許多人不得不轉彎……
 
 
  我在台下聽到如此乖逆潮流的觀點,先是震驚錯愕,卻不斷在內心產生共鳴,終不得不承認這是醍醐灌頂。
  
   
    整場演講,重點不在教人不要規劃生涯,而是點醒聽眾:人生不是直線進行,是曲折的,有時甚至是迴環往復、繞不出困境的!
 
 
    那麼,遇到困境,又該如何?
 
  
    事隔十年,演講者說了些甚麼脫困秘笈,我已不復記憶;然而當研習活動接近尾聲,演講者忽然興致勃勃,教大家試玩一個遊戲,這我倒是印象深刻,難以磨滅。
 
 
    他說:「你們各自找個角落,搬三張椅子。第一張椅子當作自己,第二張裝作老是和自己唱反調、令自己心煩甚至討厭的人,第三張扮作智者或聖者。」
 
 
    「遊戲開始,先坐第一張椅,回想印象最深刻的某事件或某情境,小聲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做法;接著坐第二張椅,提出對方的說法或反應;最後坐第三張椅,假想智者(或聖者)會怎麼說或怎麼做。」
 
 
    那樣人聲雜沓的場合,我原本以為自己很難「入戲」,何況要我扮智者,哈!怎麼可能一時半刻就長出智慧來呀!
 
 
    一轉念,忽然想到最近親子關係緊繃,就拿這個當主題吧。
 
 
    坐第一張椅,我先是好言相勸,但看到孩子執拗不肯順從的模樣,馬上怒火攻心,失去溝通的耐性,指責起孩子的不是。
 
 
    坐第二張椅,卻忽然、彷彿、感覺到孩子並非表面上那般牛脾氣,內心其實很掙扎恐懼,不敢跨出成長的下一步!這時的我,瞬間真實感受到孩子身不由己的、無法言傳的無力感與憂傷。
 
 
    坐第三張椅,我似乎洞悉了問題的癥結,明白自己今後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當演講者問:「大家玩這遊戲有收穫嗎?」我噙著淚猛點頭,滿懷感激感動,又覺神妙不可思議。
 
 
    事後回想,這遊戲不就內蘊著先哲的明訓:「設身處地」嗎?美洲一原住民部族也流傳:「要常站在對方的背後——聽、看、想」。現代教育家呼籲:「蹲下來,用同樣的高度和孩童說話,才可真實傾聽孩童的心聲,彼此和暢地溝通」。這些,心理學家統稱為「同理心 (換位思考、神入、共情)」。遊戲中,我就是因移情作用,跳脫了自己一貫的立場與思維,才能從混沌的現實狀態,釐清事件的本質,昇華為高遠的觀照。
 
 
    這場令我深覺震撼的遊戲,姑且稱之為「三張椅子」吧,正是打破慣性思考,產生高見、明見、創見的極佳途徑!
 
 
    有位現代歷史學家認為:「人類的歷史,是以螺旋的方式緩慢演進。」人生,何嘗不是呢?
 
 
    我們自幼受到父母師長的鼓舞,滿腦子都是「立定志向,衝衝衝」!一旦遇到瓶頸或不得不轉彎,往往徬徨沮喪,彷彿「天黑了一邊」,又似跌入萬丈深淵,有人甚至從此覺得己無立錐之地,感到人生乏味無趣……
 
 
    若我們及早認清事實:「人生,遇到困境是常態。」順遂的坦途上,我們預知它的短暫,必有所警惕,也知所感恩。崎嶇的坎坷路,我們已曉它的必然,也就會坦然面對、安然度過吧。
  
 
    生涯既不可規劃,又不得不規劃!那麼,就縝密詳實地規劃吧。規劃好了,我們可以選擇當個永不向現實妥協、堅忍果敢的鬥士,也可以放慢腳步,隨遇而安但不隨波逐流,淡定做自己心靈的主人。
 
  
    隨時拋開慣性思考,玩玩「三張椅子」的遊戲,讓自己的思緒轉個彎吧。無常的人生,詭譎的世情,既然旅途曲折多彎道,就不要奢望「直線達陣」而在轉彎處踟躕嗟嘆了,說不定有更美的風景,等候在轉彎之後的不遠處呢!
 
 
    這世界,並不一定非黑即白,也不一定你錯我對,今天不幸陷落谷底,明日或許反彈巔峰。「三張椅子」,讓我們在紛擾的塵俗中,看到更多的可能,靈光一閃,心神必將立時澄明靜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逸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